翻译理论与实践
历史沿革
外国语学院是宜春学院最早成立的院系之一,也是学校重点建设学院之一。《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现已发展成为我院的骨干课程, 依靠本院的翻译教学实力,已从2008年招收翻译方向本科生。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也是基础技能课程的一部分。该课程是一种跨文化跨学科的课程,与语言学、词汇学、文学等课程有密切的联系,是在学生已有足够英语专业基础知识的条件下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 其目的是通过向学生系统传授翻译基本理论和常用方法及技巧,培养学生的翻译技能,使学生通过学习和练习实践能够双向翻译中等难度的多种体裁的文章。我院从1980年开始在英语专业设置翻译课程, 三十多年来在课程教师的不断努力下,该课程已经日趋成熟、完善, 课程教学教材、辅导图书资料和配套文字资料的收集工作已具规模。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也是基础技能课程的一部分。该课程是一种跨文化跨学科的课程,与语言学、词汇学、文学等课程有密切的联系,是在学生已有足够英语专业基础知识的条件下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 其目的是通过向学生系统传授翻译基本理论和常用方法及技巧,培养学生的翻译技能,使学生通过学习和练习实践能够双向翻译中等难度的多种体裁的文章。我院从1980年开始在英语专业设置翻译课程, 三十多年来在课程教师的不断努力下,该课程已经日趋成熟、完善, 课程教学教材、辅导图书资料和配套文字资料的收集工作已具规模。
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以一般性的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为主,不断拓宽原有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授课辅助实用材料。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目的在于使三年级的学生通过翻译课对所学知识加以检验、巩固和提高,尤其加深对书面语的准确理解和运用,进而使学生通过对英语和汉语比较,认识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和表达方法上的异同及其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两种语言的转换能力。翻译速度达到每小时250—300字,为将来从事翻译工作打下基础。
2008年我院成功申报了英语(翻译方向)专业,招收第一届英语(翻译方向)的本科生。在对该专业的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翻译实践与理论》课程一定会进一步发展,延伸出更多的翻译相关课程,譬如,《旅游英语翻译》、《科技英语翻译》及《商务英语翻译》等课程。课程呈现形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讲授,也有系列专题讲座、翻译工作室、学术沙龙、网络教学等形式。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以一般性的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为主,不断拓宽原有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授课辅助实用材料。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目的在于使三年级的学生通过翻译课对所学知识加以检验、巩固和提高,尤其加深对书面语的准确理解和运用,进而使学生通过对英语和汉语比较,认识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和表达方法上的异同及其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两种语言的转换能力。翻译速度达到每小时250—300字,为将来从事翻译工作打下基础。
2008年我院成功申报了英语(翻译方向)专业,招收第一届英语(翻译方向)的本科生。在对该专业的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翻译实践与理论》课程一定会进一步发展,延伸出更多的翻译相关课程,譬如,《旅游英语翻译》、《科技英语翻译》及《商务英语翻译》等课程。课程呈现形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讲授,也有系列专题讲座、翻译工作室、学术沙龙、网络教学等形式。
教学条件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组一直致力于翻译课程教材的选择与建设。针对所选教材,我们不断对“十一五”的教材内容进一步修订和扩容,以求其结构体系更加完整、科学,使其内容更符合时代的发展。此外,我们还从文学名著、时政新闻和音像节目中选编了英汉笔译和英汉的配套练习,供学生课后复习使用。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我校拥有校园网、多媒体教室,以及大学生外语自主学习中心。外语学院资料室拥有外语图书50余万册,拥有国内各类外语专业学术期刊。外国语学院建有学院网站,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讲义、教学大纲、课程描述都已上网。借助学校的网络教学环境,学生可以上网自主学习此课程,并有定期教学答疑和批改翻译作业。这些物质条件为我校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翻译课程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利用校内外的翻译材料,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翻译实践场所。此外,不定期邀请了国内外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来我校作翻译系列讲座,有力促进学生翻译知识和翻译技能的建构。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多样化
1)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提问、启发、讨论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多参与翻译实践,克服传统的 “满堂灌”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2)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由于翻译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本课程重视课外翻译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其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拓展和延伸。
3)强调教学手段的三结合,即: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我们将从网络上获得的最新英语时事、社科或科技短文作为学生的翻译练习材料,令学生感觉一新,在学习翻译技巧的过程中能及时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和内容。
教师精讲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与学生进行大量翻译练习和翻译实践相结合。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相结合。
2.教学手段现代化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使用幻灯和PPT等手段进行教学。以网络为平台,利用网络资源,构建汉/英、英/汉双向转换实务操作环境;利用网络工具(如在线答疑、BBS、E-mail、学习论坛和电子作品展示等)组织翻译学习活动、检查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有效交互。
教学改革及效果
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所进行的教改措施有:
1 教材的选定
1 教材的选定
在教材的选择过程中不断摸索,选择适合于英语专业本科生用的《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教程》,同时不断收集、拓展教学内容,使课程在信息量、效度等方面均得到大幅度提高。
2 制作课件 已经制作了《翻译理论与实践教程》的教学课件,正在利用课件进行汉译英理论与实践及英译汉理论与实践教学;对课件进行修改,完善课件的内容与信息量;
3 改革考试方式 命题一般有所教授的部分理论的实践与应用,并选用报刊杂志和有关书籍资料中的时新材料。整个试卷分四到五道大题,既有理论也有实践,要求学生给予解答与翻译。指导思想主要在于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翻译能力和翻译速度。
4 改革评分标准 制定合适的评分标准,注重考察学生的翻译能力与翻译效果。英译汉评分标准为:1)理解正确,50%;2)译文地道规范,35%;3)译文有新意,15%。汉译英评分标准为:1)译文语法正确,60%(旨在纠正学生汉译英时语法错过多的毛病);2)译文地道规范,25%;3)译文有新意,15%。